两会独家丨LNG、管道气、炼化、深海油气开发,中国海油将来如何发展,杨华这次说透了

返回列表日期:2018-03-14阅读:3549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明确指出,要建立2亿方天然气调峰机制,其中“三桶油”承担1亿方。


中海油作为国内最大的LNG进口商,将如何助力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买家,对于确保海外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有何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

文丨赵唯

中国能源报记者



中国能源报:发改委提出要建立2亿方的天然气调峰机制,三桶油承担1亿方。中海油作为国内最大的LNG进口商,将如何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杨华:作为我国LNG产业的领军者,中国海油2006年成功建设了我国第一个LNG接收站,开启了我国大规模进口国外LNG的新时代。目前,中国海油已先后建成福建LNG、浙江LNG、珠海LNG等8座接收站,累计接卸LNG已突破1亿吨,成为全球LNG第三大进口商。


中国海油一直致力于为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天然气资源。多年来,公司积极优化LNG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天然气供应与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公司沿海各LNG接收站资源在保供、调峰过程中的作用,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以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为例,中国海油与兄弟单位携手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实现资源串换和“南气北输”,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日增供天然气最高达到1750万立方米,2017年中国海油进口LNG首次突破2000万吨,为缓解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和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在近日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为确保民用气不受任何包括极端天气和极端情况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建立每日2亿方的天然气调峰机制,其中1亿方调峰能力建设通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


针对这一机制,中国海油将在其中分担大约1700万方/天,公司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安排1700万方/天相应规模不影响民生的可中断用户,确保国家在采取有关保供措施时可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海油已建成投产8座LNG接收站,在建即将投产2座,加上海上天然气的产能,日最大供气能力已远高于现有用户日需求量,这意味着中国海油不但能保供自有用户,还能为国家天然气调峰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能源报:中国已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买家之一,如何确保海外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如何推进天然气气源多元化?


杨华:首先,我建议要进一步明确LNG作为天然气主力来源的地位。中亚等国家天气变化与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变化趋势相近,我国进口管道气在冬季有一定波动。LNG来源多元、商业性强、可靠性和灵活性较高,增加LNG进口有利于加强进口气源的多元化,从而降低进口管道天然气供应单一的风险。


其次,要继续推进海上天然气开发战略。


加快南海陵水等气田开发,通过建设完善南海天然气管网,全面实现南海东西部气源互连互通,推进南海万亿大气区体系建设。海上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与进口LNG共同供应我国沿海市场,增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长输管道末端的沿海地区安全保供能力。


第三,需要加大储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管道互联互通。


目前我国天然气储存能力严重不足,仅占消费量的3%,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为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建议进一步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实现我国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提升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提供条件。


第四,要就近气源保就近市场,最大程度发挥基础设施潜能。


在中西部与北方地区天然气需求高峰期,内陆国产气、中亚进口管道气首要保障中西部与北方地区需求,东部与南方地区天然气主要靠沿海国产气、进口LNG、中缅管道气等就近气源进行保障。同时,在就近气源保就近市场的前提下,由国家统筹协调,实现互联互通、互保互供,各个气源共同保障国内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能源报:今后,中国海油炼化板块将如何进行改革转型和提质增效?


杨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抓难点、补短板,聚焦专项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


在炼化板块方面,2015年底,中国海油对炼化和销售板块进行整合,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公司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重组后的炼化产业在原油资源量、原油加工量和产品销售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连续两年利润总额超过百亿元。


惠州石化二期百万吨级乙烯项目,通过与外方合资,直接引进外资50多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该项目已被国家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中国海油炼化板块将聚焦“控产能、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的发展主线,实现转型升级。


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和投资观念,从投资拉动转向战略驱动,变机会投资为效益投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变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做大做强转向做优做强,清退低无资产和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回归主业健康发展。


公司在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战略部署的同时,在产业布局、产能规模、资源配置、产品结构、发展模式等五个方面做出调整,布局“园区化、基地化”、产能“大型化、一体化”、资源“多样化、轻质化”、产品“差异化、高端化”、模式“资本化、国际化”方向转变


此外,遵照“贴近市场、贴近政府、贴近炼厂”原则建设销售能力,增强销售网络。公司注重深入挖潜降耗,实现全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未来,中国海油炼化产业会加快升级步伐,提升清洁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炼化一体化程度,加强区域一体化,着力打造世界级炼化产业,实现中国海油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中国海油如何有效解决炼化产能过剩问题?


杨华:近年来,我国炼化行业快速发展,产能大幅增长,结构性过剩问题显现。作为国家石油公司,中国海油坚决执行国家去过剩产能的总体战略部署,加大现有产业基地的调整优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和培育先进产能建设。


目前,已关停200万吨以下低效产能近500万吨。从原油资源、产品结构、生产管理、市场运营等多方面考虑,对已投产的炼厂进行优化调整,使其产品结构更加适合国内转型升级的要求,运行效率达到最优,资产价值最大。成熟的产业基础、炼化一体化深度结合、紧靠资源地和市场的区位等,都是央企在产业布局中的优势,央企立足现有产业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就是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化解炼化产能过剩,是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去产能的目标。


国家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综合应用行政、环保、安全、技术、质量等多种手段,让不符合标准的落后产能真正能够退出市场;


国家要加大产业基地和先进产能建设的规划力度,引导企业有序进入已规划的产业基地,有序开展产能建设;


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获取更多资源,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生产市场短缺的产品,如油田液体(乙烷、丙烷等)做乙烯生产原料,避免对原油资源的过度依赖,避免因化工品生产而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放开成品油市场,特别是出口配额的限制,将成品油的生产权和出口权放权给企业,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产品流向,引导国内部分过剩油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能源报:面对“资源品位低、原油价格低、完全成本高”的三重矛盾,中海油如何应对?中国海油对深海油气的开发有怎样的打算和规划?


杨华: 中国海油始终着眼长远发展,坚持低成本战略不动摇。面对低油价挑战,连续四年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重塑低成本优势。


公司通过强化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不断优化方案设计和工程建设,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推动低品位油气资源有效开发,在边际油田开发、渤海稠油热采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有关成熟技术将进行规模化应用。


多年来,中国海油不断挖掘在生产油田潜力,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夯实油田生产根基。通过精细调整油田产液结构、精细优化注水工作,减缓油田递减;通过精细实施调整井、精细深挖低产井生产潜能,最大限度释放油田产能。


各油田在提质增效等方面,通过自检自修、资源整合、技术革新、库存优化等多项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海油在油气开发生产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走向深海,实现南海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海油大力推动深水发展战略,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系列大型深海油气装备。


目前公司已基本掌握全套深水钻井技术、测试技术和作业管理要素。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完成了从常规深水领域油气勘探,到超深水领域再到高温高压深水领域的“三大跨越”。2014年以来,中国海油已获得4个大中型深水天然气田的重大发现,实现了深水自营勘探的重大突破。


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是中国海油的长期战略之一。通过多年发展和努力,公司在深海油气开发自主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作业等能力建设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


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南海陵水气田的开发,下一步通过建设完善南海天然气管网,可全面实现南海东西部气源互连互通,并与粤东、香港、海南、粤西及我国北方天然气市场的管线联网,南海大气区开发将迎来新局面,推动我国深水资源有效开发,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闫志强

来源:中国能源报